close

  冬日的巴里島許昌,暖陽高照。
  隨便走進許昌市魏都區的任何一個街道辦事處,人們都會發現,曾經的民政所、計生辦等部門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汽車貸款是便民服務辦公大廳,這些部門變成了大廳里的一個個窗口,工作人員零距離為群眾提供服務,政府辦事效率大大提高。
  從封閉的辦公室到開放系統家具的窗口,不僅體現出辦公環境的變化,而且體現出政府職能由被動治理到主動服務的轉變。這是魏都區社會治理創新工作帶來的新氣象。
  今年以來,魏都區堅持百姓至上、服務為先,通過健全的治理體系,轉變服務方式、整合服務資咖啡機源、拓展服務內容,構建了“黨委領導、政府負責、社會協同、公眾參與”的社會治理新格局。
  一年來,全區幹部走出機關大樓,沉到院落住戶,真情服務百姓,處處為民著想、時時為民分憂,以最大的誠意usb、最優的服務贏得群眾
  的信任和擁護。
  搭建服務平臺,暢通信息渠道
  “撥打3112345,有事請找魏都區政府”、“暢通聯繫渠道,傾聽百姓呼聲,魏都區3112345為民服務熱線竭誠為您服務”……這是如今在魏都區大街小巷的商戶電子屏上全天候循環播放的宣傳標語。
  殘疾職工曹彩萍在市區天寶路絲廠打工半個月,企業老闆拒不支付工資。無奈之下,她抱著試試
  看的態度撥打了魏都區為民服務熱線3112345,希望政府有關部門幫助協調解決。令她沒有想到的是,兩個工作日內她就拿到了工資,事情得到了圓滿解決。
  其實從曹彩萍撥打熱線的那一刻起,一個高效的事件處理程序就啟動了:接線員在魏都區社會服務治理指揮中心大廳接到求助電話,馬上進行登記備案,並第一時間通過系統平臺反饋到魏都區人社局勞動監察大隊,該大隊立即派人進行調查落實,並把處理過程、處理結果及時反饋到指揮中心,指
  揮中心工作人員對曹女士進行回訪。曹女士激動地說:“我打完電話本以為工作人員來轉一圈,走了,事情又擱下了,沒想到解決得這麼順利,還這麼快。”工作人員得到反饋後,便在區級信息平臺的認定辦結選項中為勞動監察大隊認定優秀一項。
  其實曹女士不僅可以撥打熱線3112345,而且還可以撥打5051177書記、區長熱線,自家樓洞內公示牌上網格長的電話,還可以直接登錄魏都區為民服務網站進行內線上報。此外,她也可以在樓院中與
  每天檢查的樓棟長、網格長進行面對面交流,網格長會通過手機終端,將事件的位置、圖片等信息傳送至社區。多種溝通聯繫渠道都可以將問題直接彙集到區級社會治理服務平臺,所以說曹女士這個事件的迅速處理,得益於魏都區三級社會治理服務平臺的建設。區級社會治理服務平臺主要負責對基層上報、群眾熱線反映、領導交辦的事件進行統籌協調、分流督辦,對各類突發應急事件進行統一指揮,對全區社會服務治理情況進行考評考核;辦事處、區直職能部
  門依托平臺系統,可以快速實現對社區上報事件和區級平臺交辦事件進行及時處置和反饋;社區通過平臺可以及時更新轄區的各類信息資源,對社區範圍內無法解決的事項逐級上報。
  在魏都區,群眾的需要就是命令,區級平臺就是協調和統領各種命令的指揮部。魏都區信息化社會服務治理系統運行以來,大量的社會服務治理問題在基層得到了快速有效的解決,截至11月25日,共收到信息48604條,結案總數47591件,結案率達到98%,初步實現了社
  會服務治理信息的即時採集、快速傳遞、及時處理和有效監控。
  完善服務機制,發揮“倒逼”效應
  近來,南關街道辦事處七一社區黨支部書記馬靜格外忙碌,由於身兼網格長,她的電話被公佈在她負責網格的各個樓洞門口,一時間,她的手機成了24小時熱線,鄰裡糾紛、安全隱患、幫居民找保姆、空巢老人需要幫助,甚至回去晚了進不了門都給她打電話……“原來的坐等接待變為了主動上門服務,雖然工作量大了,但是與群眾的距離更近了,關係更融洽了。”馬靜坦言。
  為創新社會服務治理模式,實現網格全覆蓋,工作零縫隙,確保服務治理扁平化、信息化、精細化,按照“任務相當、方便治理、界定清晰、責任明確”的原則,全區11個街道辦事處、(下轉第三版)
  本報記者劉海濤本報通訊員李俊芳
  (上接第一版)1個產業集聚區、82個社區以300戶至500戶為標準,共劃分網格408個,網格中都配有“一長四員”的幹部隊伍。所謂“一長”即網格長,由辦事處人員擔任,承擔網格內問題收集,“四員”為網格治理員、網格警員、網格監督員和網格民情聯絡員。其中,網格治理員由社區工作人員擔任,網格警員由社區公安幹警或流動人口協管員擔任,網格監督員由老幹部、老黨員、人大代表、政協委員等社會公眾力量擔任,網格民情聯絡員則由網格內樓院長、物業治理人員、居民代表、志願服務人員組成。網格工作人員通過“掌上網格”手機,對每天巡查發現的問題及時上報,辦事處、社區對一般性問題及時分流到業務股室按期進行處理,對需要區級職能部門解決的問題,通過上報區級平臺分流到職能部門進行解決,實現了社會治理問題的即時上報、快速分流、及時處理和有效監控,從區到街道、到社區、到網格,形成“四級治理”
  的責任鏈條,全區自上而下,實現了工作重心下移。目前,全區30多名縣級領導幹部全部聯繫到辦事處,區直各職能部門290多名科級幹部分包到辦事處,辦事處110多名科級幹部下沉到社區,辦事處400多名一般幹部和社區工作人員、社區協管員等1000多名全部下沉到網格,實現了區、街道、社區、網格及網格內各類社會組織五級聯動機制。
  在社會治理創新工作中,魏都區通過完善工作機制,發揮“倒逼”效應。該區規範了問題上報、調查落實、處理反饋、考核評比等服務流程,建立了周督察、月考核、季排名和半年通報制度,同時依托系統平臺建立了職能部門與辦事處服務聯動機制,通過設定辦結時限,對超時辦結進行紅、黃牌警告等措施,形成工作倒逼機制,提升各級服務效率。
  創新服務模式,打造便民“直通車”
  12月28日上午,在五一路街道辦事處社會服務大廳,工作人員孫英傑正坐在電腦前與一位網名叫“我愛我家”轄區居民進行QQ“熱聊”。這位居民反映自己居住的小區門口有一堆垃圾,兩三天沒有清理,希望辦事處出面協調解決。孫英傑迅速將這一情況反饋給職能部門,垃圾很快清運完畢。
  坐在家裡的電腦前,只需輕點鼠標,就能將家門口的“麻煩事”反映到政府職能部門,並很快得到處理,這是魏都區五一路街道辦事處為民服務“QQ綠色直通車”帶給群眾的便利。“‘QQ綠色直通車’是一
  個綜合的居民事務平臺,轄區老百姓有啥情況需要反映,或者是求助,都可以通過QQ留言的方式和值班人員進行在線交流,對於居民所反映的問題,值班人員會立即回覆和辦理。目前,這個群里已經有1000多個網民了。”五一路街道辦事處主任李曉勇介紹說。
  在社會治理創新工作中,魏都區各辦事處、職能部門紛紛發揮主觀能動性,創新服務方式,推出了很多別具特色的服務模式,拉近了與群眾的距離,給社會治理創新賦予了更多新鮮內容。
  西關街道辦事處為創新服務方式,多方籌措資金,投資13萬元購置了一輛社區便民綜合服務車。記者看到,服務車內辦公桌上
  擺放著民政、勞動保障、計生等牌子,服務登記本上記錄著協助建安社區中心醫院家屬院居民李女士辦理戶口事宜、協助壽昌社區東壽居民王靜辦理計生手續等具體事項。該辦事處工作人員陳靜敏告訴記者:“社區便民綜合服務車專門服務轄區居民,讓居民不再東奔西走,在家門口就能享受到政府提供的服務,截至目前,服務車已經成功幫轄區居民辦理實事400多件,受到了群眾好評。”文峰街道辦事處積極開展“面對面交流、心貼心溝通”、“金點子”、“N+1走進網格”等一系列活動,實行了網格長和網格治理員主動與樓棟長聯繫制度,目前,他們共收到意見和建議300餘條,為轄區居民解決問題
  230餘個。
  南關街道辦事處三八社區醫葯站14號庭院,一年前還是一個生活垃圾遍地、道路坑窪不平,連物業公司都不敢接手的無主管庭院,如今,寬闊平坦的小區道路乾乾凈凈,小菜園收拾得井井有條,幾位老人怡然自得地坐在路旁聊天兒。“這個家屬院能夠成功改造,要感謝全區開展的社會治理創新工作。我們以14號院為無主管庭院治理試點,積極探索創新‘南關模式’,將社區比較集中的無主管庭院引入物業公司,實行捆綁式治理服務,使庭院在物業公司的專業指導下、在院委會的配合下,不斷提高治理服務水平,改善居民生活環境。”南關街道辦事處黨工委書記許進宏告訴記者。
  同樣,新興街道辦事處也為瞭解決這一難題,實行了“三培養”,即培養居民參與意識、治理意識和服務意識。通過成立業主委員會、
  志願者服務隊,讓居民主動參與到庭院治理中來,無人治理庭院逐步實現了自管。
  如今,通過社會治理創新工作的開展,魏都區351個無主管庭院中有207個庭院實現了有人治理,並順利完成了55個無主管庭院達標考評工作。無主管庭院,這一城市治理的“頑疾”逐漸淡出了歷史舞臺。
  經過一年的實踐,魏都區通過社會治理創新,尤其是通過服務模式的創新,基層基礎得到夯實,大量社會矛盾在基層得到有效化解,人民群眾的安全感和幸福感得到提升;政府管理理念得到提升,辦事效率明顯提高,黨群乾群關係進一步密切;無主管庭院管理、矛盾調解等社會管理難題得到初步破解,社會更加安定和諧。也正是如此,作為許昌市的主城區,魏都區一道道困擾社會穩定和諧的難題得到破解,一個個阻礙改革發展大局的“壁壘”逐漸消融,更為加快建設“五型許昌”創造了良好環境。  (原標題:服 務 至 上)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gu27guaqcf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